close

綽號「鴨霸子」的陳啟禮4日晚間病逝香港,陳啟禮的一生充滿傳奇,當年因為帶著第一批元老幫眾打天下,完成竹聯幫壯大的雛形,從此被拱成竹聯幫的精神領袖,蔣經國時代,因為參與暗殺江南案,更為他的故事增添了幾分傳奇。

=========== 霸子生平 ============

陳啟禮的天性在他6歲時顯現,當時他跟隨著20多歲的母親逃難轉往台灣,一路上為了防土匪,晚上睡覺還需以木板頂住門,後來在路上撿到一把小刀,就一直藏在身上。小小的年紀就要保護母親,也使他養成義不容辭保護他人的個性。陳啟禮說竹聯幫的形成有它的時代背景。那時他和家人來到台灣,在學校中他是異數,因為“二二八事件”剛結束,台灣人對外省人心懷仇恨,時思報復,他小學時就常遭本省籍同學的圍毆,常常是一人獨戰群雄,漸漸地在小圈子中結合起來共同對付外侮,如此就有了幫派的雛型。

高中畢業後,一個公務員的家庭,成績又平平,無法踏上留學之路。當時國民黨政府對本省人的培養照顧有了政策性的指標,造成外省第二代有了落差,內心的不平衡,必須靠自力救濟,終於造成竹聯幫的形成,所以竹聯幫一直被外界認定是外省幫,其實大部分亦為本省人。

在當時的台灣,蔣經國有極度的威權,不容他人刻意抹黑,但作家劉宜良卻寫出不利於蔣經國的傳記,後在情報局長一句“教訓一下劉宜良”及多方因素的刺激下,陳啟禮熱忱滿腔帶了兄弟,到了美國去“替天行道”。

殺人無論在哪個國家、哪個地區都是不容許的暴力行為。雖然陳啟禮出於“為國除害”,因為他們的理解是劉宜良出賣了國家,又傷害蔣經國之聲譽,殺他乃為黨國除害、天經地義之事。不過在法律面前他們犯了滔天大罪,同時在政治鬥爭中往往會成為犧牲品。

陳啟禮認為自大的落網,是台灣主動提供資訊的結果。自認為了國家之正義而行兇,事後卻被判刑入獄,他有何感想,對國民黨是否有恨?他竟然說“沒有”!他說在那個時候他們兄弟對國家有深厚的感情,也可說對國家有些“愚忠”,就是這愚忠讓他們義無反顧。

陳啟禮第二次入獄後,手下的竹聯幫幾乎為之瓦解。他感嘆道,早期的竹聯幫有理想、有抱負、自求甚嚴。但在江南案後,台灣當局據此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掃黑行動,即所謂的“一清專案”,凡是抓到的黑幫分子,不經審訊就直接用直升機送至綠島。這些幫派分子在獄中苦悶之餘,在毒品“安非他命”的引誘下,所有人均淪落了,出獄後也開始經營毒品。他認為台灣的毒品是那時候開始氾濫,竹聯幫也開始敗壞,再不見當年的精神,也讓他有了改邪歸正的決心。

許多年前,台灣前“監察院長”王作榮曾發表了一篇《期待陳啟禮》,希望陳啟禮能重整幫派。陳啟禮的事業完全與幫派脫離不可能,但他十分敬業努力,竟然成了數家公司的老闆。大哥的威權儼然仍在,下屬對他仍是又畏又敬!之後,陳啟禮又惹到官司,決定遠走他鄉。1995年陳啟禮到了柬埔寨開始自我放逐的生活。在柬埔寨他經營房地產用多項業務,“陳董”又名揚異域,如今他在柬埔寨已進入第8個年頭,和當地的官商也建立了密切的關係。

當年風雲不可一世,多少兄弟都無法求見,現在台灣的觀光旅行團到了金邊,導遊一定整團帶到他家門口,指著門說這是台灣陳啟禮的家,有時適逢他步出大門,一些阿公阿婆看到他都非常關心,搶著和他合照,並親熱地稱他“啟禮”,他和顏以對,沒想到這位大哥經過多年的磨煉與轉變,最後走回了現實的生活,而他顯然也很享受這樣親民的生活。

問到陳啟禮一生最遺憾的事是什麼,只見他面色一沉,目光望著無遠方:“最遺憾的事是去年父親過世,未能返臺送終。”此時飯桌上整個氣氛凝結了,顯然他身邊的朋友都知這是陳董的最痛。現在,陳啟禮的住處頂樓設了父親的靈位,早晚都會上香。

人的一生有高峰、有低潮。高峰時得意,低沉時消沉。而陳啟禮的一生,富戲劇性,也富教育性。而他由當年幫主教父,到今日淪落他鄉的沉潛,可說是由絢爛歸於平淡。

陳啟禮在平靜的日子中,每天不忘運動健身。他希望回再回台灣,那是他成長的地方,也是感情深植之地。不管過去人們對他如何評斷,不管過去多麼坎坷的人生旅程,這一切都是需要他自己承受的。

過去的歲月煙消雲散,人不能永遠活在記憶中,掙紮在善惡中,這是他60歲以後的新體驗。他已走出了自己的心魔,他是年輕人的一面鏡子,年輕光輝歲月不應待在牢獄中,大好前程為此消逝。人生苦短,更何況聰明、理想、霸氣的陳啟禮,回顧過去,展望將來,前程豈是僅在柬埔寨的藍天白雲中。家國之思、家國之情、家國之戀,緊鎖著人的心扉,期盼有一日重歸家園。

 

以上資料取自於 華夏經緯【"台灣教父"陳啟禮述說悲喜人生】

相關網頁http://big5.huaxia.com/tw/sdbd/rw/00098661.html

 

其實阿金倒是想到前幾年的電影 - 劍魚,

其電影情節也是在說類似的狀況,

或許...

時代中 總是要有犧牲

只是人死哩

什麼東西都不重要ㄌ....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D.Lin 的頭像
D.Lin

D.Lin's 邊疆驛站

D.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